发布日期:2025-06-27 18:53 点击次数:145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1日内检查完毕+72小时极速响应,“广西速度”助力肥胖诊疗水平再上新台阶。
在健康意识觉醒的时代浪潮中,肥胖正以“全球流行病”的姿态叩击着公共卫生的大门——当体重指数(BMI)攀升成为体检报告的高频警示,当糖尿病、疾病与肥胖的关联性日益凸显,如何破解体重管理的健康密码,成为医学界亟待攻克的命题。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深耕八桂大地,以“守护区域健康”为使命,敏锐捕捉到肥胖诊疗的复杂性与紧迫性,创新性地搭建起肥胖症一体化诊治中心。这个汇聚多学科智慧、融合全周期管理的医疗创新体,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肥胖患者从代谢紊乱到健康重塑的蜕变之路。
在这里,传统诊疗模式的碎片化被“一站式多学科联合门诊”彻底打破,冰冷的医疗设备与温暖的人文关怀交织成科学减重的图谱,前沿技术的探索与行业标准的构建共同勾勒出肥胖防控的未来图景。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这个充满温度与创新的医疗场域,解码其如何以“一体化”思维撬动肥胖诊疗的系统性变革。
1日内检查完毕+72小时极速响应多学科联动,展现肥胖诊疗的“广西效率”
作为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五个一体化诊治中心,肥胖症一体化诊治中心的成立源于对全球肥胖危机的深刻认知。肥胖已成为全球性健康危机,不仅影响个人健康,还加重了社会医疗负担,相关医疗支出每年高达数千亿美元。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黄锋教授表示,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依托国家标准化代谢病管理中心(MMC)和哈佛Joslin糖尿病中心长达5年的合作基础,创新性地整合了胃肠外科、营养科、康复医学科、心理科等8个优势学科资源,形成肥胖症一体化诊治中心。该中心最大特色是“一站式多学科联合门诊”模式。
在传统诊疗模式中,一位BMI>32.5kg/m2的糖尿病患者需往返多个科室,耗时2-3周才能完成全流程诊疗。而在肥胖症一体化诊治中心,患者单次就诊即可完成内分泌代谢评估、动态血糖监测、个性化营养方案制定、运动处方设计及减重手术评估,将诊疗周期压缩至1天。此外,中心还特别设立代谢手术快速通道,对符合指征的患者实现从初诊到手术的72小时极速响应,显著提升了诊疗效率。
谈及中心多学科协作(MDT)模式的运作,内分泌科主任秦映芬教授强调:“肥胖病因复杂,涉及代谢、心理、行为等多重因素,单一学科难以全面干预。我院体重管理联合门诊自建立之初便确立了MDT模式,核心在于打破学科壁垒,形成‘1+1>2’的诊疗合力。”
首先,肥胖症一体化诊治中心的团队组建,充分体现了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学科融合。MDT团队覆盖内分泌科、营养科、康复科、普外科、中医科等科室,各学科专家并非简单“叠加”,而是围绕患者进行深度协作。例如,内分泌科负责代谢评估与并发症管理,营养科定制饮食方案,康复科进行运动干预指导,外科则评估手术适应证——这种分工既能发挥专业优势,又避免了“各自为战”。
其次,中心的诊疗流程实现了从评估到随访的全链条管理。在精准评估阶段,除常规BMI、腰围测量外,还通过人体成分分析仪区分脂肪与肌肉比例,结合动态血糖监测、激素水平检测等手段,明确肥胖类型;在方案制定阶段,由MDT团队联合解读检查结果,针对“是否需要药物干预”“是否存在手术指征”“如何设定阶段性减重目标”等关键问题达成共识;在动态调整阶段,则强调定期随访。例如,某患者减重3个月后进入平台期,团队需分析是依从性问题(如营养科评估热卡控制是否合理,心理科评估是否情绪波动导致暴食)、代谢适应(如内分泌科调整药物),还是运动方案失效(运动医学科升级训练强度)。
在此基础上,肥胖症一体化诊治中心还实现了硬件整合、数据整合、服务整合三大创新,构建起“技术+数据+服务”三位一体的现代化诊疗生态。这三大创新举措不仅提升了诊疗效率,更通过技术赋能优化了患者体验,让肥胖诊疗从“碎片化”走向“系统化”,为构建智慧化体重管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正如黄锋教授所言:“资源整合的核心是‘以患者为中心’,让技术更有温度,让管理更具精度,这正是我们打造现代化肥胖诊疗中心的初心。”
从“数字减重”到“生命管理”探索肥胖诊疗的终极哲学
在肥胖及代谢性疾病的诊疗中,个体化治疗是核心原则。在肥胖症一体化诊治中心,内分泌科与药学部展开深度协作,为患者定制精准用药方案。秦映芬教授介绍道:“肥胖用药需兼顾代谢获益与风险控制,内分泌科会根据患者的肥胖分型来合理选择药物。比如,合并2型糖尿病的肥胖患者适用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合并胰岛素抵抗的肥胖患者则更适合二甲双胍。由于肥胖患者常合并多重代谢异常,多重用药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在此过程中,药学监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所以在我们中心,药师也会参与处方审核。”
药学部主任张宏亮主任药师补充道:“我们会综合评估患者的肥胖程度、并发症、药物耐受性、经济状况等因素,结合司美格鲁肽、利拉鲁肽等新型减重药物的循证证据,动态调整用药剂量,同时通过药学监护预防药物相互作用与不良反应。”这种“医+药”协同模式,让药物治疗既精准靶向代谢异常,又筑牢安全防线,为个体化诊疗奠定了科学基础。
药物治疗之外,心理因素对肥胖管理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秦映芬教授指出:“心理问题既是肥胖的诱因也是结果,认知行为疗法、情感支持与互助团体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肥胖症一体化诊治中心通过建立患者微信群,鼓励减重成功患者分享经验,帮助处于平台期或饮食控制困难的患者重建信心。这种“医患协同+患患互助”的模式,不仅提升了治疗依从性,更助力患者建立起长期健康的生活方式。
为了将短期治疗效果转化为长期健康收益,长期管理与随访成为体重管理的关键环节。张宏亮主任药师提到,肥胖症一体化诊治中心建立了“每月门诊随访+每季度全面评估”的机制,借助可穿戴设备实时监测体重、血糖、血压等指标,并根据数据动态调整饮食、运动与药物方案。同时,通过健康讲座与患者教育活动,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实现从“被动治疗”到“主动健康管理”的跨越,让肥胖管理从医院延伸到日常生活场景,形成“诊疗-康复-预防”的闭环管理。
在秦映芬教授看来,肥胖诊疗的终极目标不仅是减重数字,而是通过MDT模式推动以患者为中心的主动健康管理,长期维持个体化最佳体重。基于这一理念,中心在现有全周期管理基础上,正进一步向“前端预防”与“技术创新”延伸,探索两大方向:
技术赋能:引入AI辅助工具加强生活方式干预及追踪随访,预警脱落风险。
早防早治:将干预关口前移至青少年群体,通过学校合作筛查肥胖高危儿童,提供家庭式生活方式干预,阻断肥胖代际传播。
从区域中心到全国标杆构建全国减重中心合作发展新蓝图
在夯实临床诊疗与患者管理根基的同时,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肥胖症一体化诊治中心以开阔的行业视野,勾勒出肥胖诊疗领域的未来蓝图。黄锋教授指出,中心未来将以“诊疗、科研、人才、教育、标准”为核心抓手,构建立体化发展体系:
提升诊疗水平:持续优化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个性化的减重方案。
加强科研创新:加大对肥胖及代谢性疾病相关研究的投入,探索新的诊疗技术和方法。
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减重医疗团队。
患者教育与随访:强化患者教育和长期随访机制,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推动标准化建设:积极参与和推动标准化体重管理中心的建设,提升行业整体水平。
面对全国肥胖防控的艰巨任务,黄锋教授从体系建设角度提出5点建议:
标准化建设:推动减重中心的标准化建设,确保诊疗流程的规范化和一致性。
多学科协作:鼓励医疗机构建立多学科协作的减重团队,整合内分泌科、药学、外科、营养科、心理科、运动医学科等资源,为患者提供全面的诊疗服务。
人才培养: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通过培训和学术交流,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
政策支持:呼吁政府和相关部门出台支持政策,推动减重中心的建设和肥胖防控工作的开展。
患者教育:加大公众教育力度,提高全民对肥胖及代谢性疾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最终,通过推动减重领域的技术进步和服务提升、构建全国性的减重中心合作网络等多种举措,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目标,降低肥胖和超重对健康的危害,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结语
从八桂大地到全国版图,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肥胖症一体化诊治中心正以创新者的姿态,在肥胖防控的赛道上全速奔跑。这里不仅是患者重获健康的起点,更是中国肥胖诊疗行业走向规范化、智能化、协同化的缩影。
当技术的温度与医者的担当相遇,当个体的健康诉求与国家的健康战略共振,一幅“全民健康”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我们相信,随着中心的持续发展,其不仅将成为西南地区肥胖诊疗的标杆,更将为全国减重事业提供可复制的“广西经验”,让更多人告别肥胖困扰,拥抱健康生活。
专家简介

黄锋 副院长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循证医学教研室主任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博士(介入心脏病学方向)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美国Cedars-Sinai Medical Center访问学者
广西高校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育计划培养对象
广西医学高层次骨干人才“139”计划培养人选
南宁市“C类”高层次人才
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评审专家
学术兼职:
中国医师协会心脏重症专业委员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副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普分会常务委员
中华医学会科普分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
广西医师协会医学科普分会主任委员
广西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主任委员
广西医师协会医学伦理医师分会副主委
广西药学会药物临床试验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广西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
广西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常务委员
专家简介

秦映芬 教授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大内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第十一届全国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常委
广西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六届主任委员
广西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第八届副主任委员
广西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第二届主任委员
广西内科学分会第十届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院协会罕见病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内分泌罕见病学组副组长
专家简介

张宏亮 主任药师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主任,主任药师,药理学博士/博士后,硕导
主要从事循证药学及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研究,此外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妊娠哺乳期合理用药以及药物相互作用方面亦有深入研究
中国医院协会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师协会药学服务促进专委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临床合理用药专委会常委、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共病精准治疗分会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医院药学专委会青委
广西药学会循证药学专委会主任委员,广西药师协会特殊人群药学服务专委会主任委员,广西药理学会副事长,南宁市药学会副理事长,广西药师协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管理专委会副主委,广西药师协会外科药学专委会副主委
《AJHP中文版》青年编委、《中国药房》青委、《中国药业》编委、《临床药物治疗杂志》编委
主持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SCI论文12篇,执笔专家共识7部,获中国商业联合会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科技创新三等奖、广西卫生适宜技术二等奖各1项
“此文仅用于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平台立场”

医学界内分泌领域交流群正式开放!
加入我们吧!
Powered by 乐鱼体育官网入口网址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